News dynamic
★★★★★1-《色彩的故事》
講述了關于顏色的歷史,書中的色彩案例均選自著名的英國V&A博物館。
★★★★
2-《博物館之美》
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履生先生的博物館業態思考,內容包含:博物館的收藏之美、展覽之道、運營之傷、建筑光影、與人的關系。
偏向概論的讀物,推薦給剛入門的同學。如果你希望快速地對展覽設計有一個相對全面的認知,可以讀一讀。
詳細介紹了展覽是如何從一個概念到落地呈現的完整過程和其中的重要環節。
偏策劃向,討論了博物館的敘事方法、不同角色在博物館敘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敘事中一些敏感話題、人權話題等等,總之是一些棘手問題的處理原則、思考和具體方法。
★★★★6-《博物館展覽策劃:理念與務實》
書里有大量案例,務實到手把手教你寫大綱的程度。主題怎么提煉、幾級標題怎么寫,甚至有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評選的要素和原則等等。
偏向工程類、項目管理類,比如招投標、造價、管理流程之類的。
★★★★★ 8-《參與式博物館:邁入博物館2.0時代》
強烈推薦!這本書比較全面地介紹了”參與“的理論構建、四種參與形式,以及非常豐富的案例,具有比較強的實戰性。
★★★★★ 9-《多感知博物館》——觸摸、聲音、嗅味、空間與記憶的跨學科視野
時下萬物沉浸,多感官體驗和沉浸體驗是非常受關注的維度。這些感知方法如何與博物館結合?如何與內容和目標結合?可以看看這本書。
★★★★ 10-《理論博物館》——變化世界中的一致性與多樣性
比較理論化的,探討了博物館作為一種文化中心,所應該承擔的角色。在全球化、時間、空間、消費、女性主義等視角下,博物館的價值與倫理道德等問題。
★★★★ 11-《流動的博物館》
強烈推薦!除了理論的部分,該書主要回答了6個問題:什么是博物館敘事;博物館觀眾的新特點與需求;博物館空間的可能性;在博物館展示和敘事中,如何理解以及構建“真實”;博物館敘事中有哪些視角;博物館的未來可能性。
★★★★ 12-《眾妙之門》
通過豐富的案例講解了對什么是博物館、什么是策展、什么是好的展覽、全球視野下的文化交流等問題。
★★★★ 13-《重思策展:新媒體后的藝術》
探討了特點鮮明的新媒體藝術,包括它的非物質性及其對時間和空間的質疑,以及它與諸如影像藝術、概念藝術、社會參與藝術、表演藝術等當代藝術形式的關聯。
★★★★★ 14-《思考當代策展》
是由藝術理論家和歷史學家特里-史密斯(Terry Smith)所著,書中深入分析國際策展實踐所處的動蕩領域并探討了在最近、現在和過去的藝術中展示當代性的展覽。
★★★★ 15-《策展人工作指南》
從展覽最初的構思、協調、布展到完成,本書回答了所有你能想像到的問題,也提出你意想不到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 16-《策展簡史》
本書的內容主要是由作者漢斯對11位美術館長、策展人、藝術經紀商、藝術史學家、藝術評論家的訪談整理而成。
★★★★17-《關系美學》
是策劃和藝術專業的必備讀物之一。概括了70 年代當代藝術實踐的主要特征,書中揭示了藝術實踐在社會變遷中,如何將互動的人際關系作為抵抗消費主義的前線,從而探索當代藝術。
★★★★18-《博物館懷疑論》
當代美國著名的藝術理論家大衛·卡里爾教授所著,在及時傳達當代國際上有關藝術博物館研究的最新思想的同時,也展開了自己視野廣闊而又催人深思的理論探索。
★★★★ 29-《藝術力》
作者格洛伊斯根據藝術意識形態的功能帶領讀者審視了現代和當代藝術,探討戰爭時期的藝術,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藝術的形態、以及新媒體時代的藝術等。
本書收錄的50個展覽來自世界各地。內容包括對于公共空間的探索、對全球一體化展覽的關注、將觀眾參與置于展覽核心的變革性嘗試。
全書記錄了對于策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種種回顧和猜想,與既往大量出版物中策展人書寫自己的慣例相區別。
跳出歷史敘事的套路,用文物背后的信息拼接出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用開放的多學科視角刷新我們的固有認知,串聯起一條簡明新穎的中國史脈絡。
★★★23-《考具》
該書雖沒有直接講述展覽,但作者分享了很多創意和思考方式,對展覽策劃及展廳設計有很大幫助。
★★★★24-《建立以觀眾為中心的博物館》
此書為藝術機構向更民主的方向轉型,提供了許多來自美國和歐洲博物館的案例分析和理論支撐。
撰文 | 品牌策劃部
審核 | 總經辦
圖片和書籍信息整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打造一個展廳需要多少成本,馬上估算一下